跨地区走访的意义远不仅在资助学生本身
本帖最后由 清芸 于 2015-8-1 16:26 编辑 <br /><br />关于跨地区助学走访的问题,志愿者们在网上有很多讨论,意见不一。论者有的以为到外地走访开销巨大,为什么不用这个钱可以资助更多的孩子呢?如格桑花的志愿者多在东部地区,受助学生多在青海西藏,走访一次成本不下五千元;就湖北汉江线的情况而论,从武汉到鄂西北来回一千多公里,走访一周食宿交通费用就需要近千元。还有朋友说,外地人到生疏的地方走访,因为人生地不熟,可能受到当地某些不怀好意的人的蒙蔽,应该把走访的任务交给当地人士。这样想无疑是有道理的。如果当地有熟悉的志愿者组织,有信得过的志愿者个人,形成了一个助学志愿者网络,可以请当地志愿者调查,走访成本就能大大减少。问题是这样的网络尚远远没有成形、成熟。至于被当地某些人蒙蔽,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是在现在志愿者网络尚未成形的情况下,资助者、外地志愿者不到当地走访,更可能受到当地人的蒙蔽。走访多了,在当地结识了可靠的志愿者,联系人,这样才能减少受蒙蔽的可能。
我们的助学款来自民间捐助,信誉是民间助学的生命。捐款如来自网友,要对网友负责,信誉就显得尤其重要。异地走访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信誉。已故希望老人江诗信在一九九六年以前是通过当地“希望工程”把助学款转给鄂西北的贫困生的,但是他发现很多钱被当地挪用,所以九六年以后他亲力亲为,从武汉到郧西等地实地走访,把钱送到贫困生的手里。江老是特别节约的,宁可吃咸菜、耽误治病也要给学生捐钱,他之所以选择跨地区走访,关键问题还是为保障信誉,确保助学款真正用在最需要的学生身上。格桑花的志愿者们从东部到青海西藏来回上万里,他们之所以不辞劳苦实地调查,关键也是为了格桑花的信誉。
需要注意的是,跨地区走访的意义远不仅在资助学生本身。公益事业应务实和务虚相结合,成本和效益应从多方面考量。资助规模不该是衡量助学绩效的唯一指标,社会效益、宣传效益也很重要。影响大反响好可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助学,也能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首先,外地人看待一个地方的眼光和角度和本地人也是不一样的,本地人见怪不怪的东西外地人感受可能就不一样。助学人士、志愿者很多在较发达的大城市,受助学生、本地志愿者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前者在智力和媒体资源上通常有一定优势,在宣传、募集资金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大作用。麦田计划的发起人莫凡先生就在深圳。假如莫凡先生没有到云南等地走访,没有积累大量一手资料,麦田会不会感动这么多人、让麦田计划的队伍迅速壮大,我看是很难说的。事实上网络上很多震撼人心的走访照片和说明文字都出自外地志愿者之手,在宣传方面他们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今年一月我曾邀请十堰几位志愿者到丹江口市土台乡走访,著名网络写手沈寒阳回到十堰后写的《谁来拯救贫困?--丹江土台乡走访纪实》一帖在十堰、丹江口等地的网友中引起巨大反响,直接激发了丹江口中国水都论坛的第一次送温暖爱心活动。半年以后中国水都爱心团成立,丹江口网友参与公益形成气候,应该说沈寒阳的帖子是起了作用的。
再者跨地区走访能增进各地志愿者的交流,促进助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助学事业的影响,提升公益活动的水平。汉中到武汉的汉江线志愿者爱心大通道已经形成,湖北网络助学事业今年迎来大发展,这和武汉等地志愿者到十堰、丹江口,十堰志愿者到郧县、丹江口、房县等地走访、交流是分不开的。以前助学的地域性较强,一般是本地城区网友资助本地农村学生,对外交流较少。现在各地志愿者交流活跃,眼界较以前开阔,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助学的层次明显有所提升。没有大家的交流协作,汉江爱心大通道也就不可能出现,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社会影响。现在汉江线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志愿者组织网络,格桑花在青海西藏也有了自己的志愿者,走访的成本也因之有所降低,这些成绩都是和此前的跨地域走访分不开的。
再次,志愿者在山区、贫困地区走访的同时,也给了自己受教育和锻炼的机会。如把助学和远足、旅游、采风相结合,则可望能吸引更多的不同爱好的人士参与到助学和其他公益事业中来。对捐助者和志愿者本人来说,百闻不如一见,亲自到贫困地区走访,得出的感受是浏览网页、看展览无法比拟的。我和一些志愿者就此问题有过交流,很多人都说很愿意到山区走访,走访心情很愉快。一边助学,一边了解国情,可以欣赏山水胜迹,还可以交到一些不错的朋友,花费比旅游低而有多方面的收获,何乐而不为?湖北十堰的助学事业现在很热闹,和他们活动创意好、下乡团队规模大很有关系。十堰的志愿者到农村走访,经常是一两百人的大部队,包车要花很多钱,但我以为花这个钱完全值得。去三两个人送钱就没有很大的新闻效益,也不会让有机会让这么多志愿者亲身感受贫困农村。在十堰网友的多背一公斤活动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鄂西北有这么贫困的地方。
总之,跨地域走访的意义远不仅在资助学生本身,助学的成绩也不能仅仅以资助规模来衡量。以后就是成熟的志愿者网络建立了,大家还是应该多走动,多交流,东西联手,城乡互动,推进助学事业的良性发展。
∏∏∏
同意
本帖最后由 清芸 于 2015-8-1 16:26 编辑 <br /><br />我们在做义工的时候,绝对不要把自己搞得好像苦行僧一样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是不要忘对自己好一点,比如为了帮助别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少吃一片肉呢,这样想,就不能吃肉了,因为你吃了就会挤占资助别人的资金.同样的,走访异地的贫困家庭,肯定会产生一些费用,但是,把它和旅游结合起来,不是会让旅游更加有意义吗?UUU 本帖最后由 清芸 于 2015-8-1 16:26 编辑 <br /><br />:smile1taobao:
ててて
页:
[1]